战争与园林是一对冤家,晚清国力衰退,外国列强虎视眈眈,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国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危机,民不聊生,不时有义军揭竿而起,清政府在盛清时所创下辉煌业绩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园林是经济复苏、繁荣的象征,也是生活腐败的标志之一,晚清园林在与战争的对抗中,简直是以卵击石,一大批园林在炮火中化为灰烬。而在战争中恢复的园林实在少之又少。不过晚清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的租界地园林因此而诞生,虽为屈辱,但毕竟带来了外国园林文化,算是有正面效应。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园林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1842年(道光20年~22年)。最后以中国的失败并签订《南京条约》为告终,自此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这一次战争主要波及广东、福建、浙江、天津,许多城市只是受到炮轰,并未在城中鏖战,故局部园林受损难免,但不多,也不严重,主要是广州,园林受损最严重,而中国园林集中地的苏、杭、扬、北平则未受创。如上海内园,“道、咸之际,两曹兵火,相继修复。”豫园,在英军入城后,在此盘桓五日,肆意毁坏园景。此役之后,英国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设租界,为后来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建设租界园林打下了基础。 二、太平天国起义与园林 太平天国革命从1851年(咸丰1年)始,1862年(同治1年)结束。从太平军的行进路线看,遍及18个省几百个大小城镇,主要战斗发生在桂平、永安(蒙山)、桂林、全州、道州、郴州、长沙、岳州(岳阳)、汉阳、汉口、武昌、武汉、镇江、九江、南京、南昌、安庆、浦口、三河、常州、苏州、上海、宁波、杭州、扬州、商丘、开封、巩县、洛关(河北永年县治)、怀庆(沁阳)、保定、深州、沧州、静海、天津(未占)、阜城、临清、连镇、冯官屯、蓑衣渡、湖口、瑞州(高安)、饶州(波阳)、乐平、景德镇、武穴、桐城、舒城、庐州(合肥)、黄州(黄冈)、湘潭、田家镇、吉安等。清军兵器兵力不强,而太平军亦不强,使战斗的争夺更为激烈和悲壮,对城市的破坏更为严重。再则,太平军农民出身,对于园林文物不太爱惜,园林在役毁损最严重,从波及范围上看,主要是江南园林。园林最集中的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地的大部分在此时被毁,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常称“咸、同兵火”,指的就是指从1860年~1862年(咸丰10年至同治元年)期间的惨烈争夺战。 苏州受咸同兵火毁损的园林很多,拙政园和留园幸运地保留下来,前者成为忠王府花园,但苏州阊门外的园林却遭到严重损害。 狮子林在咸丰兵火中颓圯。沧浪亭,惟余童山,1873年始重修。耦园原名涉园,毁于此次兵火,1874年,沈秉成购园重修更名。艺圃在太平军入城后成为听王陈炳文府。环秀山庄在“咸同战祸,颇有毁伤,光绪中重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秋再修。沧浪亭“毁于咸同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木渎故有潜园、息园,咸丰兵火,俱成灰烬。”常熟燕园,“太平之役,多有毁伤。” 上海豫园,“数遭兵燹,与东园共之。同治年再修,早失豫园本色矣。”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占领上海,以园中点春堂为指挥所。二年后,清军破城,园林成为清军发泄之所,点春堂一带成为废墟。上海内园因与豫园隔壁,与豫园同遭苦难。“太平之役,驻英、法军,多所摧毁。”嘉定秋霞圃在太平天国兵火中“惟余乔木数本,废池一泓。” 扬州个园,“太平天国狂飙过后,更见凋零。”同治、光绪两度转手,大力修缮,方得一景。无锡寄畅园,“惜咸同兵火(1860年),澄池嘉树、鞠为茂草,近稍修复,非似昔日之盛矣”, 除双孝祠、凌虚阁外全毁,千年古木一棵不剩,现景皆为战后陆续修复。青浦曲水园在兵火中毁灭,1884~1898年,历14年方修复。太仓南园,“嘉、道间重修,咸丰时毁于兵火。同治间,又次第修复。” 南京经过鏖战攻下,城内园林几乎毁尽,但在定都天京后,各园分属各王,稍有修事。瞻园,自咸丰三年(1853年),先后成为东王杨秀清府、幼西王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城,瞻园受池鱼之苦,仅余山池,城下,园重归藩署,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瞻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方得修复。南京煦园,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十九日,太平军破城,已损元气,两江总督府成为天王府,煦园成为天王府西花园,天王挖湖池,建石舫,成为天朝的大内御苑。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湘军曾国荃率军攻破天京,太平军兵败,两军鏖战于煦园,鼎盛繁华皆毁于一旦,后人叹道: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丘野鸽飞,战后只余石舫及部分建筑。 嘉兴烟雨楼,“咸丰年毁于战火。同治年后稍有修筑,民国以来,始复旧观。” 海盐绮园,原名拙宜园,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逼城之时,园主黄燮清仓皇离逃,避祸武汉,拙宜园在太平军与清军作战时毁灭,远在武汉的黄得悉后痛心疾首,一病不起,客死他乡。其女黄秀归宁后在夫君的大力协助之下,在旧园上重建园林,但已非旧貌。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4年~1860年英、法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因与太平天国起义夹杂在一起,虽只波及广州、大沽、天津、北京、上海及江南各地,但园林受伤深重。 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江南一带主要表现为英法联军与清朝勾结在一起,与太平天国作战,反映于江南园林的有豫园和内园,1855年清军攻城时,园景已难入目,待1860年太平军消灭江南大营,直指上海之时,英法与清军协防,豫园又成为法军屯所,待1865年法军撤出,邑民入园,园景达到难以指认的程度。后经商人出资重修,得以复旧貌。 第二次鸦片战争受伤最重的是北京园林。英法联军听说咸丰皇帝在圆明园,于是就以圆明园为进攻目标,1860年6月就占领圆明园,入园官兵大抢几日,人人腰囊鼓鼓,满载而归,更可气的是英军陆军司令格兰特和额尔金为“严创中国政府”,竟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三四千名英军手持火把,到处放火,中国人几百年的宏伟巨制,在强盗的火把中化为灰烬。格兰特焚烧圆明园还不满足,于10月19日再派米启尔马队火烧颐和园万寿山的大报恩寺、田字殿、五百罗汉堂及后山苏州街;再往玉泉山火烧静明园16景,再往香山火烧静宜园28景及园内北部昭庙81间铜殿,同时被烧毁的还有畅春园,海淀镇其它私家园林受此波及。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劫,另一个纵火焚烧。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我们欧洲人自称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于‘野蛮人’干了什么!”在火烧之后,十六七万平方米的园林建筑,只存蓬岛瑶台、双鹤斋和海岳开襟等三处建筑群及二三十座殿阁、亭榭、庙宇、值房和园门,因为这些建筑或在水中,无船可渡,或独立,无法烧到。 在火烧圆明园时,殃及池鱼,在海淀镇的其它王公贵族私家园林在此役中亦严重受损,许多园林因此无法恢复,成为历史的遗恨。现在北大内的蔚秀园原为康熙时含芳园,道光年赐定郡王奕铨,更名蔚秀园,咸丰年赐醇亲王奕譞,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时被焚毁,损失惨重,洋人退后,亲王重修,得以苟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在中国地位上升,在租界内开始筹建公园,如在广州的沙面法租界建前堤花园、英租界内建皇后花园,在上海的外滩英租界内建公花园,在天津的英租界内建维多利亚公园等,成为中国公园的肇始。 四、中法战争与园林 中法战争是1884年~1885年法国侵略中国、越南的战争。虽然是中国取得胜利,但还是以屈辱的《中法新约》告终。 中法战争主战场在边境,对中国内地园林没有损伤,中法战争中的名将杨玉科抗法胜利后受封,在云南大理建爵府,园有四进三跨的建筑,内有两个花园,一名南花厅,一名杨公祠附园,前者内有月牙塘、水阁、石桥,后者内有假山和六角亭。杨后来调任广东陆路提督,把爵府与花园赠与地方办学,成为书院园林,名西云书院,至今尤存。 五、中日甲午战争与园林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即甲午年),日本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侵略并占领朝鲜,7月对中国海陆发起进攻,8月1日,中国对日宣战,9月,中国海军在平壤和黄海战役中受挫,10月,日军进攻东北,占九连城和丹东,11月占领大连和旅顺。1895年2月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军全军覆灭,3月,日军占牛庄、营口、田庄台,中国全面溃败,4月17日,签下了《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主要在海战,对陆地据点的争夺较少,范围也较少,只限东北一地,对东北园林有所损伤,但战后不得不割让台、澎、辽三地,日本人在当地筑屋构园,影响了当地的建筑和园林风格,使当地园林和建筑显出日本式样。日占据近台湾50年,1901年在台北建总督官邸庭园(今台北宾馆),园林显出日本建筑和园林式样,即是一例。 六、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与园林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山东、河南等地的义和拳秘密结社,与白莲教和八卦教结合成立抵抗组织,于1899年改称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主张,在各地打击洋人,以京津两地声势最浩大。光绪二十年(1894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犯京津塘地区。6月17日占领大沽炮台,7月1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抵抗,但终不敌,8月14日攻陷北京,9月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一带。期间俄国攻占东北,1901年9月7日中国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国签订《辛丑条约》,赔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加利息成九亿八千万两。因1900年为庚子年,故称之为庚子之役。 八国联军进攻路线从天津到山西,主要在京津塘一带,故此地园林受损严重。1900年7月22日,八国联军一进城,向景山光明殿的炮台开了两炮,清军惊吓,炮台上枪炮立即无声,法军进城后先上景山,十多人把守园门,待日军要进时,法军拦住不让,倒是先放俄军进入后再让日军进入,几国兵痞入园后好事不做,坏事做绝,连景山五个山亭内佛像都敢惊扰,四尊佛像一下就被掠走,室内宝物更是被洗劫一空,联军退后,清朝接管,草草修葺几殿。西苑三海在庚子之役,分别为各国占据,北海仙人承露盘及以北地带为法军把守,其东、再北各处为英军把守,联军在澄观堂建立“联军司令部”,因此该处建筑受损严重,1901年,慈禧又重新修葺一新。不过,此役没有火烧,算是“文明”对待和手下留情了,北海和景山两园所幸皆未遭大破坏,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国难之日。 颐和园是慈禧太后的长居地,她起初残酷镇压义和团,在园中从1900年3月11日至5月12日之间,连下14道懿旨,要求严惩义和团。6月后,八国联军攻入天津,她反而利用义和团,做两面派,一方面让王公统率义和团攻打使馆,一方面给使馆送西瓜水果。7月20日八国联军进逼北京,慈禧化妆成老妇,携光绪趁清晨朦胧之色,雇骡车从内宫先逃到颐和园,守军都不敢认主子,囫囵吞枣地吃个早饭,仓皇逃到昌平县,后转往西安。8月6日,俄军首先入园,后日、美、意、英等国相继入园占地抢劫,陈设文物被一抢而空,连智慧海和金宝塔墙上的嵌壁佛像也被砍下掳走。八国联军在颐和园盘踞整整一年,整座园林惨遭蹂躏。内务府大臣世续轻描淡写地向慈禧奏道:“仁寿堂、乐寿堂、玉澜堂、德和园、涵虚堂等处殿宇均尚齐整,其排云殿、听鹂馆等处殿宇内外檐装修有伤损不齐之处,惟畅观堂殿宇仅存间架,情形较重。园内各殿陈设、木器多有遗失……” 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几乎毁尽,只有湖中几个小岛,如海岳开襟、蓬岛瑶台,因烧毁船只之后没法到达而幸免于难,但是,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后,清军、太监们非但不抵抗,反而勾结当地的流氓地痞趁机将两处建筑尽数拆毁变卖,园中殿座、亭榭及宫门和铜狮等也被拆下变卖,更可恨的是,建筑材料及园中几万棵名木古树被砍下,大件当建材卖,小件设炭窑烧成木炭变卖,经此一劫,仅存圆明园福门门楼、绮春园新宫门、朝房、运料门门楼及正觉寺的几座宫殿。宣统末年,整个圆明园,形同田野,青春荡然无存。 八大处的灵光寺,因义和团设坛于寺内,联军前来镇压,架大炮于四平台村口,向园齐发,寺内招仙塔经不住九发炮弹,轰然而倒,寺僧拂袖垂泪,百姓目瞪口呆,而后进园烧杀抢劫,漫山是火,遍地尸横,园景升天。 北京西郊的私家花园在此役中亦受损严重,如醇亲王的蔚秀园、余园等。乘胜追击到保定的联军,在保定也干了不光彩的事,保定的莲花池在1900年11月八国联军攻陷城池后亭台楼阁几成灰烬,宝物尽失。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古园毁伤严重,但各国在天津的地位却得以确定,表现为英、法、俄、意、日等国租界内建公园,如义金路公园是英租界内建立的公园(建于1900年后),俄国花园在海河以东,面积达7公顷(建于1900年后),大和公园在福岛街的日租界内(建于1906年),德国公园在威尔街(今解放南路)内,面积2.6公顷(建于1900年后)。但联军在攻天津时把盛极一时的荣园等名园毁了。 七、结语 战争与园林是一对历史的冤家,它们的恩怨永远也化解不了,战争给园林带来的总是灾难。园林是经济、文化积聚的象征,处于阶级金字塔的上层,每一次战争总是要摧毁既存的经济和政治金字塔结构,园林作为骄奢淫逸的载体,自然成了战争的发泄对象。 |
3米高立石 景区刻字景
英德大英石 园林工程造
6米宽广东黄蜡石 酒店
6.8米宽卧石园林黄蜡石
3.7米宽卧石 景区刻字
8.3米宽大型景观黄蜡石
6.3米高 大型景观黄蜡
2米高立石 景区点缀黄
6.4米园林景观黄蜡石刻
3.7米高立石广东景观石
3.5米宽黄蜡石 楼盘小区
2.5米宽厂家批发黄蜡石
3.9米宽产地景观黄蜡石
6.2米宽卧石 广东景观
7.4米宽卧石大型黄蜡石
3.3米高产地黄蜡石 园林
3米宽广东园林黄蜡石
6.2米高大型黄蜡石 景区
太湖石10
产地直销小规格天然黄
批发园林景观装饰小型
批发英德石英石、阳台
4.5米宽卧石刻字石 题
批发英德英石、阳台鱼
2.3米高广东黄蜡石 刻字
4.2米高广东黄蜡石 村
3.6米高大型天然黄蜡石
广东各种规格园林景观
8.1米宽卧石 全国批发景
4.6米宽黄蜡石公园校园
1.8米高立石园林点缀景
广东各种规格园林景观
3.1米宽产地天然彩石
2.2米宽卧石招牌黄蜡石
2.5米宽黄蜡石刻字石园
1.8米 小块园林景观刻字
3米宽卧石广东景区题
低价直销高档英德英石
园林景观意境生成空间
6.8米高厂家天然黄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