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1. 1发往韶关翁源鱼池假山驳岸黄蜡石工程施工案例
  2. 2广东英德园林石黄蜡石产地石场
  3. 3我公司网站第四版改版成功
  4. 4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二)
  5. 5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
  6. 6陈国姬先生就“园林与风水关系”对员工授课
  7. 7我公司承建的新丰江源温泉山庄,对外开业
  8. 8我公司承建陕西省榆林市生态园园林工程
  9. 9陈国姬总经理应邀参观“涂志伟美术馆”
  10. 10我公司进驻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山庄建设工地
行业资讯

南京市民护绿所引发的思考

正太园林 2011-04-06 
最近,江苏南京地铁三号线建设迁移大树引发市民护绿行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地铁建设方规划,三号线开挖需要移树2679株。不少市民发现,原“总统府”和南京图书馆周边郁郁葱葱的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法国梧桐,一夜之间被刨成了深坑,市民们不能容忍了,他们自发地在梧桐树上系上绿丝带,“拯救南京梧桐”的声音出现在各大网站上,这一行动引起政府高度关注。日前南京市宣布暂停移树,将成立一个由园林专家、交通工程专家、高校学者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绿化评估”小组,对计划迁移的每一棵树进行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树搬家。(见3月23日《人民日报》)

  政府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闻过即改的善举值得赞许,但我以为,护绿行动所引发的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深刻反思,如城市发展如何科学处理“路树之争”?减少毁绿,必要的移树又该如何听取市民意见,而不是武断决策?又如城市规划怎样做到科学、民主,广纳民谏,广听民意,择善而从?

  市民护绿虽然发生在南京,但它折射出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即路树矛盾。近些年中国城市快速扩容,树与路、树与建筑的“战争”日益加剧,毁树毁绿毁文物扩路、建广场、盖高楼,绿树绿地“牺牲”于城市建设屡见不鲜。笔者理解城市管理者的苦衷,修路、修地铁,不动一棵树似乎不现实不可能,但如何在城市建设与保护绿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必要的大树搬家如何赢得市民理解、减少心理震荡,这着实考验政府的智慧与善意。

  南京地铁建设移树早有先例,已经建成的地铁一、二号线迁移大树数千株,但民意似乎比较平静,这次却不同反响,市民自发保护梧桐,网上留言批评鲁莽的移树行为,缘由何在呢?

  笔者分析,这当然有对城市的记忆与留恋。这些法国梧桐历史悠久,让闻名遐迩的金陵“绿都”熠熠生辉,已深深地定格在南京人的脑海里,烙印在南京人的心坎上。一夜之间,绿荫遮盖的道路被剃“光头”,无论是从对绿树的感情,还是从生活习惯上讲,南京人都不能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

  但市民护绿深层次的意义是彰显绿色文化深入人心。城市的热岛效应让绿树的价值越来越弥足珍贵,资料显示,一棵50年的阔叶大树,每天呼出氧气44.5公斤,足够32人呼吸之用;每天可吸收33.5公斤二氧化碳,相当于100人排出的二氧化碳总和;夏季每天吸热1500万卡,50年中累计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达6.25万美元。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对绿色的渴望与要求越来越强烈,大树已成为市民离不开的亲密伙伴。

  笔者以为,护绿行动对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三点警示。一是城市建设规划要力求科学,最大限度减少毁绿;二是必不可少的大树搬家要听证,充分听取民声、尊重民意,不可武断决策;三是移植的大树要保证成活率。这次南京市民护绿是有“前车之鉴”的,据媒体报道,近10年,南京主城区被砍掉或移植的大树超过两万棵,其中移植树木成活率不到30%。城市越变越大,大树越来越稀少,这种现实焉能让市民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