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1. 1发往韶关翁源鱼池假山驳岸黄蜡石工程施工案例
  2. 2广东英德园林石黄蜡石产地石场
  3. 3我公司网站第四版改版成功
  4. 4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二)
  5. 5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
  6. 6陈国姬先生就“园林与风水关系”对员工授课
  7. 7我公司承建的新丰江源温泉山庄,对外开业
  8. 8我公司承建陕西省榆林市生态园园林工程
  9. 9陈国姬总经理应邀参观“涂志伟美术馆”
  10. 10我公司进驻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山庄建设工地
行业资讯

呵护绿意守望生命——写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

正太园林 2011-03-11 
明天是新中国第33个植树节,今年则恰逢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30周年。

  今年申城的植树活动可谓声势浩大: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点达30多个,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全市还有118块、总计148.5万平方米的绿地,和约8.9万株树木可供单位团体、市民认建认养;将推出221株古树名木供认养,为历年最多,几乎覆盖全市各区县。

    

  然而,我们的报道所聚焦的,不是植树节期间的热闹,而是平日里护绿的点点滴滴:对于很多热爱绿色的市民来说,呵护绿意的方式或许多种多样,并已经融入生活;也许没有豪言壮语,但对绿色生命的守望,却日久天长。

  11年,全家人接力护绿

  树与人的生命,有时候竟是如此相连。

  昨天下午,85岁的老人章玲珠坐着轮椅,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鲁迅公园,看着那棵2007年她和老伴一起认养的落羽杉,已经去世的老伴顾濂溪仿佛就在眼前。

  “2000年,上海开始推出面向市民的树木认养。老伴在报纸上看到了消息,高兴地对我说:‘走,我们也去认养几棵树吧。’他用轮椅推我出了门,我们在电信局门口登记,捐400元认养曲阳路上的两棵广玉兰。”章玲珠回忆。同年,顾濂溪还做出另一个重大决定:签订捐献自己遗体的志愿书。两件事情,看似无关,却都与生命相连。

  2009年1月,顾濂溪走了。临终前的嘱托,是让老伴带领着儿孙十多人,为和平公园动物岛绿化建设捐资3000元。老先生留给家人的是一本遗体捐献纪念证和一棵棵成荫的绿树。

  顾濂溪上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离休前是金融系统的老干部。“老顾平时就喜欢种草养花,一直希望上海的绿化覆盖面能更广。”章玲珠说,2003年,顾濂溪经过深入调研,向相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建议上海发展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这11年,我们全家每年都参与植树。”顾濂溪的大儿子说,“2001年,全家三代人在和平公园捐款认种了7棵水杉;2002年全家捐款2000元,支持四川北路公园‘上海市民林’建设;2003年,爸妈坐着轮椅赶到绿化宣传现场,再次捐款2000元;2004年后,每年向绿化部门捐资3000元。2009年父亲去世后,母亲看到新闻晨报倡议的晨报林认养,又第一时间捐款。现在,和平公园里的一棵老香樟,曲阳公园里的两棵百年银杏,鲁迅公园里的一棵落羽杉,都是我们认养的。”

  几天前,虹口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又接到章玲珠的电话:“3月份了,我们又该把养树的钱交了。”顾濂溪去世后,考虑到老太太一个人的退休工资不高,绿化办曾希望减免章玲珠养树的费用,可老太太不答应,说了半天,勉强同意从每年3000元减至1500元。

  问章玲珠老人,到现在一共捐了多少钱?

  老人笑了:“真不记得了。我只觉得很愉快,看着树苗,就像和老顾一起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这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解放后至今,一直住在里弄老房子里,还长期资助着4个贫困学生。现在,在老伴之后,章玲珠老人也要求捐献遗体。

  阳光灿烂的日子,儿女们总要推着老母亲去看那些树,他们知道,这里有老人的回忆和希望。树上有块这样的铭牌:古树长青,生命长在。

  4000棵树,农民心系生态

  一位七旬农民,竟在自家的口粮地和周围荒地上,花7年种了4000棵树,其中3000棵捐献给了部队;如今,又通过本报呼吁:还有1000棵树,希望也能捐赠给社会。

  这个农民叫孙月道,家住嘉定区徐行镇钱桥村第九生产队。老孙家里其实不宽裕,老伴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从2003年开始种树,老孙已经花掉了家中积蓄3万多元。有村民帮他算过账,假如孙月道将种树的两亩口粮田借租他人的话,每年还能净赚几千元。可老孙乐呵呵:“现在我们都参加农保,看病能报销,女儿又孝顺,常常给我们买东西,愁啥?钱够花就行,知足健康就是福!”老孙说,种树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让大家开心健康。

  老孙最初种树,是为了上海世博会。“知道申博成功,我特别高兴,想做点什么。一想,能不能种些树,送给世博会?”于是,用省吃俭用余下的1万多元,老孙买了各种树苗,有桂花、香樟、雪松、广玉兰等五个品种。老孙从此成为苗圃的养护工,精心呵护这些树苗,最忙时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浇水、施肥、除草、除虫等,全是一个人干。神奇的是,老孙在一次车祸中遗留的脚伤,竟在种树的劳作中慢慢康复了。

  看着这些小树苗茁壮成长,世博会开幕前,老人给上海市人民政府写信表示了意愿,很快世博局回信表示感谢,但同时也遗憾地告诉老孙,世博会的绿化工程是有规划的,当时已基本完成。

  虽有些失望,但老孙转念一想,这些树苗完全可以送给需要绿化的部门啊!于是他找到嘉定区园林绿化管理署,绿化技术人员特地到他的苗圃里看了树苗。正好沪上某部队要对营区的绿化进行改造,急需一批苗木,经市绿化委员会和嘉定区园林绿化管理署牵线搭桥,老孙首批种的3000棵树在部队营房里扎根成长。经过7年精心养育,这些苗木长得有模有样:广玉兰、香樟的树干有海碗的碗口那么粗,桂花树开花时,能香好几里路呢!老孙笑着说,“不久前我还去部队看了,树长得很好!”

  “我这次希望无偿捐献的1000棵树,有香樟、棕榈、木棉等,也养了快7年,香樟、棕榈都有2米多了,很健康!”老孙说,自己的心愿是让更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变好,人与树和谐相处。

  对话:喜爱绿色,从身边做起

  新闻视点:今年植树节期间的主题活动,公众参与情况如何?

  李莉(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处长):我们从上月中旬起,接受市民关于“3·12生命绿缘———生日快乐、植树快乐”(个人)、“植树造林,我们在行动”(团体)两项义务植树活动的报名工作,两周内就全报满了,目前已基本确定42个家庭、100多人,将参加“生命绿缘”活动,还有26个单位、1200多人将参加“我们在行动”活动。可以说,这些年市民对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很高,每次活动推出后报名参加者络绎不绝。

  新闻视点:目前,上海绿化造林的总体情况如何?

  李莉:截至2009年底,全市森林面积为11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比1999年增加9.41个百分点,森林面积翻了近两番。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力争达到15%。这些年,上海抓住“建设生态型城市”和“办世博会”两大契机,结合城市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除建成辰山植物园、滨江森林公园、海湾森林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园绿地外,还积极推进外环绿带和郊区林业建设,初步构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框架。

  新闻视点:如果市民不方便去郊区植树怎么办?

  李莉:我们鼓励大家“喜爱绿色,从身边做起”。在爱绿护绿中,有个专用词叫“尽责”。市民要为绿化“尽责”,并非种树一种方式,比如认养认捐同样是一种较受市民欢迎的爱绿方式。市民主动认养认捐后,有关部门会将这些资金统筹安排,加强对绿地的专业养护水平。向空间发展也是我们大力提倡的“尽责”新方式。在很多城市,有花团锦簇的阳台、绿树成荫的空中花园,上海也需要这样的风景。“身边增绿”的方式很多,比如单位绿化、村庄绿化、校园绿化、营区绿化等等,市有关部门的专家也会不定期深入社区,向市民传授各种护绿养绿知识。

  新闻视点: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春天是植树的季节,那么,其它季节该如何对绿化“尽责”呢?

  李莉:其实要对城市绿化作贡献,不一定非要植树种花。上海有各种各样的绿色志愿者队伍,市民可以有选择地参与他们组织的主题活动。即使不种树,平时关注身边的绿色,在遇到毁绿行为时,加以制止,或及时投诉举报,也都是“尽责”的方式。在各种行动中,我们也提倡市民多多“播绿”,就是传播绿色知识,让更多的人热爱绿色、热爱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