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银川将大力恢复湖泊湿地,着力打造湖城秀色。 按照徐庆林的描述,在未来的5年中,银川园林建设,将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徐庆林是银川市园林管理局局长,在他领导的团队努力下,过去的5年中,银川市在西北地区省会(首府)城市中率先跨入了“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并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因为这个更高的工作目标,我们在制定编制银川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整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客观事实,把工作思路确定为‘东治沙、中理水、西护山’。”徐庆林告诉记者,到2015年,全市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平方米。 关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既然把未来5年的工作目标定位为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那么,什么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徐庆林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由国家建设部自1992年发起,并在全国开展创建活动的。“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将每年进行一次,采取城市自愿申报,建设部组织专家评议。申报城市必须是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也就是说,2008年银川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后,银川市就具备了申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资格。 那么,两种荣誉,仅仅两字之差,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徐庆林告诉记者,与国家园林城市评比中侧重城市的园林绿化指标不同,“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更注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之“园林城市”的评比标准,“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增加了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评估指标。 东治沙、中理水、西护山 徐庆林对工作思路的总结是“东治沙、中理水、西护山”。他告诉记者,这九个字具体来说,就是在银川东部重点抓好黄河金岸和宁东大环境绿化工程,加速山沙区防沙治沙及生态治理进程;在银川中部重点抓好爱伊河带状滨河长廊的建设,大力恢复湖泊湿地,着力打造湖城秀色,再塑“塞上江南”新景观;在银川西部以建设10万亩银西森林为抓手,筑起贺兰山东麓生态安全屏障。 徐庆林说,由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相对于“国家园林城市”,更注重生态建设,所以,未来的5年,要加快发展大林业,全力推进生态产业建设,大力实施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和改造完善步伐,同时,要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这一点,主要是指建设旅游观光带和搞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园林文化活动。 500米内有游园 徐庆林表示,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未来5年,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锻炼场所,“让市民在自己的居住区出行500米,就有街头游园。” 记者了解到,金凤区和西夏区因唐徕渠两侧生态景观绿化、火车站站前广场绿化等项目的实施,500米内有游园这样的目标,相对来说并不难,而兴庆区没有多少空地实现这一目标。 徐庆林说,在兴庆区,为恢复绿地和建设街头游园,今后的规划以减法为主,老旧建筑拆迁以后,原则上在原地上将不再规划建筑,以恢复绿地为主,“上海路和中山街十字路口的那块空地拆迁后,地价很高,但仍然恢复成绿地,就是例子。”而湖泊湿地的保护,则是在巩固目前湿地保护成果的基础上,启动银川黄河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加快黄河金岸湿地恢复、湿地公园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建设。 银川园博园的建设 为了提升银川的城市形象,未来5年,银川将按照国家住建部关于“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申办要求,着手申办2015年第十届博览会。 而为了配合申办,银川将规划在阅海以东,亲水大街以西,阅海览山路以北,现阅海北环湖路启动建设银川市园博园,面积达400公顷。 徐庆林告诉记者,园博园的建成,不仅将展示出国内的城市建设小品、园林建设技法,还将使银川的人均绿地面积增加1平米,大大改善银川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