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在突厥语中是"金子"的意思,自古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曾经,淘金热让来自各地的人们淘遍了这里的河流。然而,阿勒泰的确不负众望,大小河流中不仅藏着无数黄金,还蕴藏着温润光亮的额河石;沙漠戈壁中不只有严寒日晒,还沉睡着质地细腻的戈壁玉。阿勒泰,是个藏宝的地方。这块福地,让遍地都有的资源--石头,成为阿勒泰各族群众发家致富的途径。 不知从何时起,阿勒泰的奇石彩玉已远负盛名。人们说,这里的石头,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阿勒泰这个新疆最北部的城市,市区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年平均气温仅4摄氏度,额河奇石的盛名恐怕和这座小城独特的气候不无相关。阿勒泰山独特的地理地质条件,昼夜悬殊的温度反差,加上强劲的西伯利亚冷风侵蚀打磨,岩石中丰富的矿物质便形成了绚丽斑斓的奇石彩玉。 额河奇石出产于额尔齐斯河的源头,以"色彩丰富、石种多样、韵味十足"着称,额河石属于硅质岩,质地坚硬、细腻,温润光亮,水洗度好,而且,因为河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石头的表面有一层天然的"包浆",看上去古朴高雅,质感非常好。额河彩玉硬度在6、5-7度,颜色以红色和黄色为主。它不仅有黄龙玉的细腻和圆润,而且有丰富的俏色,更有宝石的光泽。额河奇石彩玉是天然的艺术品、大自然的奇观,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曾经,阿勒泰当地人对奇石彩玉的认识还不到位,只是单纯的觉得石头"好看",就捡回家把玩一番,时间久了,就被遗忘在家中的某一角落,直到不知所踪。只有少数玩石人不辞辛苦的到阿勒泰的戈壁滩上找寻石头,将捡到的石头拿回家精心保管,等待将来有一天能升值。 如今,阿勒泰当地各族群众都发现了额河奇石彩玉的价值,骑着摩托车、开着卡车、拖拉机遍地捡石头。原本不起眼的石头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金疙瘩"。 福海县阿尔达乡的丁文忠是阿勒泰最早的"捡石人"之一。1997年,丁文忠有一次去青岛出差,在途中发现内地的奇石产业发展的非常好,便从中受到了启发,从石头中看到了商机。 “出差回来我就开始收藏额河奇石,都堆放在院子里,在10年前,我家院子里就堆放了20吨的戈壁玉和额河奇石。”丁文忠说。 20年前,阿勒泰奇石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到处都能捡到,但是没有市场,卖不出去。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阿勒泰的戈壁玉和额河奇石,丁文忠自己带着石头到全国各地参展,和外地的石友交流,介绍戈壁玉和额河奇石,因为这些戈壁玉和额河奇石的品质、色彩都很好,所以很受欢迎。 当时,丁文忠卖掉了50吨的戈壁玉,虽然价格不高,但是这让他下定决心开始做"石头生意"了。揣着阿勒泰的奇石彩玉,丁文忠跑遍了全国各地,哪里有石展他就第一时间过去,当丁文忠发现在广东、广西非常认戈壁彩玉和额河奇石,就跑遍了广东的每个地级市。 现在,丁文忠在福海县开了奇石馆、玉石加工店,还收藏着一千多块画面石,一百多吨的戈壁玉石原料。他的玉石加工作坊每个月可生产戈壁玉手镯近百件,摆件十几件,加工后的成品效益也更好了,一年做石头生意收入超过60万。 附近也有不少农牧民捡了好石头来找丁文忠加工、售卖。 “不少小巴郎捡到好石头,都会摆在街上卖给外地来的游客,"这块500!""这块2000",还会根据石头的成色自己估价格。”丁文忠告诉记者。 丁文忠准备在过完年后,去福建找几个配座工人,专门设计、打造石头的座子,把戈壁彩玉和额河奇石的配套包装做的更好。 另外,丁文忠现在的奇石馆只有90平米,他准备盖一个160平米和400平米的展厅,建一个奇石文化产业园,县城里石友收藏的额河奇石都可以在产业园里展览、售卖。 在最近3、5年里,额河奇石、戈壁彩玉的收藏热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收藏热潮。不仅是在城镇居民中,在农牧民中间,收藏之风也渐渐开始兴起,许多农牧民也纷纷加入到了寻石、探石、捡石的队伍。 如今,利用农闲到戈壁、山上、额河流域寻找额河石和戈壁玉,已经成了阿勒泰地区一些农民、牧民及增收的又一手段。同时,额河石也确实解决了部分无业人员的生计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阿勒泰全地区有1000多人以额河石为业,收藏奇石、玩石头的人超过3000,基本上家家户户的人都会参与到捡石头的队伍中。 据阿勒泰奇石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琳介绍,阿勒泰的石头第一次进入市场是在99年,那时在布尔津开了第一家奇石馆,石头卖得很便宜,一般的价格都在几十、几百块。在2005年之前,整个阿勒泰市还没有卖出一块过万元的石头。 王琳说,奇石文化本身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拣石头、卖石头、玩石头可以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阿勒泰的奇石彩玉给人带来的精神财富,远远大于物质财富。 2005年阿勒泰的奇石市场建立后,奇石彩玉价格水涨船高,如今少则售价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告别游牧生活的阿勒泰牧民纷纷投入捡石大军,"点石成金",成千上万的农牧民,将随处可见的奇石变为家庭增收的新途径。 阿勒泰地区独有的奇石彩玉资源优势已经转化成为了一种文化优势,造就出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也成为外来游客必带的商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