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1. 1发往韶关翁源鱼池假山驳岸黄蜡石工程施工案例
  2. 2广东英德园林石黄蜡石产地石场
  3. 3我公司网站第四版改版成功
  4. 4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二)
  5. 5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
  6. 6陈国姬先生就“园林与风水关系”对员工授课
  7. 7我公司承建的新丰江源温泉山庄,对外开业
  8. 8我公司承建陕西省榆林市生态园园林工程
  9. 9陈国姬总经理应邀参观“涂志伟美术馆”
  10. 10我公司进驻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山庄建设工地
行业资讯

贺庆棠:如何建设城市森林

正太园林 2011-11-09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各地积极推进“身边增绿”“森林进城”,城市森林建设不断发展,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活力与成效不断增强。下面就建设城市森林谈点看法,供参考。

  一、何谓城市森林

  城市森林称谓,最早源于美国和加拿大。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进行调查时,首次使用城市森林。美国学者认为:城市森林包含城市内所有树木,它不同于一般森林的概念,十分注意散生树木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以及它们对城市人群聚集环境的良好作用。

  德国学者符兰克(Flack)1996年定义城市森林为“城市周边与市内所有森林,包括传统的城市绿地。公园。庭园、行道树等。”欧洲人认为,特别是北欧的芬兰、挪威、瑞典等国认为,城市森林还是包含一般意义的森林在内的以及各种城市传统绿地。

  我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历史,而运用“城市森林”这一概念,起源于改革开放以后。学者们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城市森林”概念,虽然也如国外一样有多种说法,看法不完全一致,但一般都认为城市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中建筑设施周边绿化设施、公园、街头和单位绿地和垂直绿化、行道树、草坪、片林、林带、花圃、苗圃、果园、菜地、农田、草地、水域等。城市中的这种生物群落,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专家们认为这种生长在城市对城市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达到一定规模,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各种类型包括乔、灌、草、竹、藤、层外植物、花卉、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昆虫、微生物包括他们所处地的土壤、气候、小气候环境之总称。

  总之城市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与各种生物及其土壤气候环境构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人类宜居条件,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体称为城市森林。

  二、建设城市森林,打造低碳宜居城市

  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正承受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城市热岛效应、夏季酷热难忍、气候变化、旱涝频繁、空气污染酸雨扩大、水土流失、水污染,不少城市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恶化。而城市森林在改善城市环境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一个没有城市森林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是非人类宜居的城市。一个城市,人均森林占有量,既是市民生活品质的象征,也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生命力的标志。

  1972年美国通过的“城市森林法”要求积极发展城市森林,莫斯科、堪培拉等城市都积极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发展城市森林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做法。

  过去,我国的城市绿化过分注重外观形式、精雕细刻,难以让人亲近,生态功能低下,而且城乡分割,城乡不均等化现象严重。2004年以来,在国际城市绿化发展潮流的带动和引导下,积极发展城市森林,实践探索成功做法:坚持把森林作为城市中有生命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做到规划一体化、投资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造林树种选择本地化、森林绿地配置多样化、人工管护措施近自然化;循序渐进不搞一夜成林,不搞“运动式”推进,不搞古树大树移栽。做到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这些先进理念和做法使中国城市森林建设沿着科学轨道快速发展。

  武汉市采取中心城区、两个开发区与远城区分别“结对”,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在新疆阿克苏,城区形成了高低错落、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致,60多万亩果林环绕着城区,当地居民高兴地说“我们就生活在果园中”。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打造低碳城市,努力实现绿色发展。贵阳、沈阳、长沙、成都、广州、杭州等城市进行了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改造,全面提升了城市生态功能,增加了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为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空间。山西朔州市作为全国著名的煤电城市,通过实施“挖一吨煤、植一棵树”的以煤补林政策,迅速提高了森林面积。目前该城市增加 城市森林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1130万吨。

  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越来严峻,城市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越来越强,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发展城市森林,推进“身边增绿”,帮助市民通过植树绿化来消除自己的碳足迹,实现低碳生活,也受到越为越多城市居民的欢迎。

  现在各地根据地域特色发展城市森林,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稳步推进城市绿化,建设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城市公园绿地、城市片林和城区林荫大道,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绿化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目前,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149.45万公顷、绿地面积133.81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0.16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2%、绿地率34.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6平方米。

  日渐兴起的城市森林建设的绿色之风,让许多城市变得更加亮丽宜居。如今,在滨海林城大连市,举目望去,林木葱茏,鲜花绚烂,芳草如茵,满眼绿色延海天,与远方蔚蓝的海天相连,构成一幅绚烂的画卷。四川泸州市,“绿漫酒城添春色,风过泸州带酒香”,呈现出“一城森林环两江,满目青翠醉酒城”的亮丽景观。春风十里扬州路,绿杨城郭是扬州,打造平原水乡绿杨城,为百姓增添了生态福利。河南洛阳市发展城市森林,城市绿地面积大幅度扩张,行走在洛阳的大街小巷,绵延的绿色让人感到十分惬意。在新疆石河子,到处充盈着绿色:街道绿树成行,浓荫蔽天;草坪齐整,翠绿欲滴;庭院树木花草茂盛,高低错落;公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妍。浙江龙泉市不断扩展城市绿色版图,绿色城市如同一颗碧绿的明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广西梧州市通过城市森林建设,打造了一批绚丽多姿 的森林景观,形成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城市格局,崭新风貌。神州大地,大江南北,城市森林建设蔚然成风,成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着力点。

  让森林进城,让绿色在各个城市不断拓展,让森林草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安家生长,让居住在城市的百姓感到舒适、感到幸福。这是一条光明的路,这条光明的路在不断延伸。

  三、搞好城市森林建设,实现林业“双增”目标

  农博要闻推荐
  大闸蟹防伪标识登海先锋嘉年华
  农业部部署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第三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颁奖晚会11月7
  全国生姜价格同比降幅超四成半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大蒜样本:农产品价格重挫背后
  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七周下跌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方立方米的“双增”承诺。我国十二五规划也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确定为约束性指标,实现“双增”目标成为我国林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为实现“双增”目标,各地积极推进城市森林建设。近几年来,在城市森林建设的推动下,各地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   杭州市以大工程带动城市森林建设,累计投资500多亿元,相继完成了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广州市5年来投资400多亿元实现以城市森林建设为主的“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重庆市打造“森林重庆”,2010年新造林面积达830万亩,一年栽树相当于过去十年。大连市从2011年起连续两年每年投入100亿元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加快造林绿化。

  根据国家林业局对全国22个国家森林城市的统计,森林覆盖率在创建活动开展的3-5年期间平均提高0.8个百分点以上,是全国同期水平的近2倍。

  四、提高城市森林建设质量

  建设城市森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在全国城市中普遍开展,现在全国已有国家森林城市30个,而且正在发展。当前从进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建设质量上要更加下功夫,要逐步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变城市绿化由见缝插绿向建大绿地转变。

  二是由平面绿化向立体屋顶绿化转变。

  三是由纯草坪绿化向多植树木增大绿量、乔、灌、草、花结合转变。

  四是以城市市区为主向城郊、城乡一体化转变。

  五是由人工造景为主向利用自然及近自然化转变。

  六是以建设为主向建设、管护并重转变。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快高质量城市森林建设,让我国的城市更加低碳宜居,更加美好!

  (作者系:发展中国论坛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