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1. 1发往韶关翁源鱼池假山驳岸黄蜡石工程施工案例
  2. 2广东英德园林石黄蜡石产地石场
  3. 3我公司网站第四版改版成功
  4. 4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二)
  5. 5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
  6. 6陈国姬先生就“园林与风水关系”对员工授课
  7. 7我公司承建的新丰江源温泉山庄,对外开业
  8. 8我公司承建陕西省榆林市生态园园林工程
  9. 9陈国姬总经理应邀参观“涂志伟美术馆”
  10. 10我公司进驻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山庄建设工地
行业资讯

扬州:西园能否重新开放泛舟?

正太园林 2011-10-08 
昨天,本网上线了《何园曾可以泛舟》的报道,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昨天上午,读者陈先生在看到本报报道后拨打热线称,以前只知道要划船到瘦西湖,何园泛舟他倒是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小木舟停泊在何园的水心亭前是如何的一种意境。他希望通过本报向何园建议,在西园的水面上再放一只这样的小木舟,让游客寻找一下上个世纪40年代的感觉。

  老照片
  泛舟人物尚无法辨认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何园景区管理处。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许多和“西园泛舟”同一时代的何家千金老照片。何园办公室的杨艳介绍,照片的背景除了玉绣楼外,大多在西园拍摄,可见西园当时是何家千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记者查看照片发现,里面除了何声灏、何适斋等人的照片外,女眷的照片更多一些。杨艳告诉记者,当初收集的时候,照片上都注了名字,唯独这一张“西园泛舟”的照片没有注上,而这张照片也是何家后人照片中唯一一张在西园船上的留影。照片上的三位千金到底是哪三个?在这批老照片中,“四表姐”王承乃单独有一张在假山上的留影是署名了的,与“西园泛舟”中船上右侧的人非常相像,至于另外两个人,杨艳表示无法辨认。“但肯定是何家第四代主人。”

  西园泛舟
  曾有设想但未实现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的池塘。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

  经过记者和何园工作人员的仔细辨认,发现“西园泛舟”老照片应该拍摄于池塘的北岸,而拍摄者应该是站在池塘西侧的假山上。记者看到,在三位千金身后,那棵如今高过两层楼屋顶的白玉兰,当时还是一棵小树苗。

  昨天,杨艳告诉记者,当初看到这张“西园泛舟”的老照片后,她曾经建议用舟作载体,表演扬州小调,和水心亭本来的一个天然舞台相映生辉。但后来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这一设想没有实现。“否则的话,这必然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画面。”

  过于局促
  泛舟或仅是种点缀

  扬州园林研究所研究员李清介绍,在扬州园林中,能放舟园中的只有瘦西湖,这张老照片的发现则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认识,在何园西园的池塘中,也是可以尽情泛舟游乐的。

  但在如此狭小的池塘内泛舟,会不会显得局促呢?记者观察发现,倘若划船游遍池塘,也就两三分钟的工夫。由于水心亭向东有石桥和曲桥连接至岸,小船根本无法通行;向西,在假山的东南角倒是有一石门,倘若船瘦小些,也能从石门中缓缓通过,便可到同仁馆身后,但同仁馆的这方池塘的水域更小。

  “这西园泛舟或许就是主人的一种点缀,或者是何园千金们的一种亲水活动吧。”杨艳这样认为。  

    

  昨天,本网上线了《何园曾可以泛舟》的报道,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昨天上午,读者陈先生在看到本报报道后拨打热线称,以前只知道要划船到瘦西湖,何园泛舟他倒是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小木舟停泊在何园的水心亭前是如何的一种意境。他希望通过本报向何园建议,在西园的水面上再放一只这样的小木舟,让游客寻找一下上个世纪40年代的感觉。

  老照片
  泛舟人物尚无法辨认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何园景区管理处。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许多和“西园泛舟”同一时代的何家千金老照片。何园办公室的杨艳介绍,照片的背景除了玉绣楼外,大多在西园拍摄,可见西园当时是何家千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记者查看照片发现,里面除了何声灏、何适斋等人的照片外,女眷的照片更多一些。杨艳告诉记者,当初收集的时候,照片上都注了名字,唯独这一张“西园泛舟”的照片没有注上,而这张照片也是何家后人照片中唯一一张在西园船上的留影。照片上的三位千金到底是哪三个?在这批老照片中,“四表姐”王承乃单独有一张在假山上的留影是署名了的,与“西园泛舟”中船上右侧的人非常相像,至于另外两个人,杨艳表示无法辨认。“但肯定是何家第四代主人。”

  西园泛舟
  曾有设想但未实现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的池塘。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

  经过记者和何园工作人员的仔细辨认,发现“西园泛舟”老照片应该拍摄于池塘的北岸,而拍摄者应该是站在池塘西侧的假山上。记者看到,在三位千金身后,那棵如今高过两层楼屋顶的白玉兰,当时还是一棵小树苗。

  昨天,杨艳告诉记者,当初看到这张“西园泛舟”的老照片后,她曾经建议用舟作载体,表演扬州小调,和水心亭本来的一个天然舞台相映生辉。但后来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这一设想没有实现。“否则的话,这必然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画面。”

  过于局促
  泛舟或仅是种点缀

  扬州园林研究所研究员李清介绍,在扬州园林中,能放舟园中的只有瘦西湖,这张老照片的发现则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认识,在何园西园的池塘中,也是可以尽情泛舟游乐的。

  但在如此狭小的池塘内泛舟,会不会显得局促呢?记者观察发现,倘若划船游遍池塘,也就两三分钟的工夫。由于水心亭向东有石桥和曲桥连接至岸,小船根本无法通行;向西,在假山的东南角倒是有一石门,倘若船瘦小些,也能从石门中缓缓通过,便可到同仁馆身后,但同仁馆的这方池塘的水域更小。

  “这西园泛舟或许就是主人的一种点缀,或者是何园千金们的一种亲水活动吧。”杨艳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