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1. 1发往韶关翁源鱼池假山驳岸黄蜡石工程施工案例
  2. 2广东英德园林石黄蜡石产地石场
  3. 3我公司网站第四版改版成功
  4. 4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二)
  5. 5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
  6. 6陈国姬先生就“园林与风水关系”对员工授课
  7. 7我公司承建的新丰江源温泉山庄,对外开业
  8. 8我公司承建陕西省榆林市生态园园林工程
  9. 9陈国姬总经理应邀参观“涂志伟美术馆”
  10. 10我公司进驻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山庄建设工地
行业资讯

日照市园林局制定可行报告 盼“家燕归来”

正太园林 2011-08-29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白居易的诗词广为流传。在中国,老百姓都比较喜欢燕子,认为它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燕子在谁家筑窝,主人家一般都会很高兴。但是,当前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还有多少能看到燕子?读起这句诗词又能勾起多少人对燕子的回忆?

  关注家燕迅速减少是今年日照市园林局的一个课题,8月20日,经过多次修改,日照市园林局制定出了一个“让家燕归来”的报告,希望通过此报告引起人们对家燕的重视。23日,在日照市园林局,此报告的制定者、高级工程师于玉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现状:栖身地减少 家燕逐渐远离大家视线

  当前在日照市区,鲜有家燕的身影,即便是在农村,由于房屋结构的变化,也很少有燕子在农家筑窝。倒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有不少家燕。“家燕减少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栖身之地。”

  于玉梅说,燕子的窝巢由泥巴和草制成,非常害怕雨水,这也是家燕为何一定要将巢穴砌筑在人类房檐下的原因。多年以来,人类把家燕入户视为家庭幸福、福寿吉祥的征兆。但是,这几年农房纷纷吊上了顶棚,燕子找不到屋梁做窝,条件好点的农户还罩起了院子,导致燕子连遮阳底也进不去。而在现代城市里面,不管建筑高矮,外墙装饰或涂抹或贴面,无不光亮如镜,尘埃是很难沾染,可燕子也无法落定了。

  “我们5月份先期调查了一些关于家燕的素材,为这几年家燕的迅速减少感到担心。觉得‘让家燕归来’应该成为园林事业科学发展的创新点。”于玉梅说,今年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在视察城市绿化时提出了城市绿化地放一些人工鸟巢,让城市绿地鸟语花香的想法,给了她很大的启发。

  她通过向有关专家请教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出了图纸,包括为其它鸟类建造人工鸟巢的资料。“图纸里边标注的尺寸反复衡量了一下,觉得可行,由于没有值得借鉴的资料,而且家燕不用人工鸟窝,全靠对燕子筑巢原理的理解来做。”

  “燕子不能安家落户,数量日渐减少,渐渐离我们远去。”于玉梅认为,家燕以飞行中的昆虫为主食,包括美国白蛾的成虫,这几年已经很少见到家燕那轻巧灵秀的身姿了,美国白蛾也少了一个天敌。

  日照市林业局森保站张站长告诉记者,家燕比较喜欢吃美国白蛾的成虫,因此对防止美国白蛾也有一定的作用。

    

  ■建议:城市高层和农户 给家燕留下一点空间

  于玉梅今年在后村镇宅科二村的一个山上调查时,一位老农说,美国白蛾是家燕喜爱的美食之一。当时的老农指着身后的大片山林说,这片山林没有打药,全靠鸟儿除虫,鸟和虫子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那个老农说,山林里面没有被人类所破坏,所以鸟儿的栖身之处没有遭到破坏。

  这几年家燕生存环境非常不好,由于巢穴怕雨水侵蚀,它们不能在树林中安家,于玉梅应该为它们提供筑巢的合适位置和机会。

  “除了防雨的要求,家燕的巢穴必须有支撑点,另外墙体材质须能与泥草粘合。”燕子的巢穴对高度有要求范围,不会建于高楼大厦上,因此于玉梅建议所有合适高度的公用建筑尤其是绿地管理房,可创造给燕子筑巢的房檐、山墙或者走廊。

  ■解决之道:建筑挑檐下添加水泥挡板

  要想让家燕留下首先要给它们提供一个栖身之地,于玉梅为方便家燕筑巢设计了一些建筑方案。如果有可利用的建筑挑檐,可以再挑檐下面添加一个水泥挡板,这样不仅可以成为家燕巢穴的支点,还能承接雏燕的粪便,让房前保持干净。“安装时挡板的前端要稍稍下倾,防止污物沿墙滑下。”

  如果没有条件,于玉梅认为可以创造条件。在建筑的山墙上制造遮风避雨的空间。并且希望以后所有的公共建筑上都会有意识地留出或制造类似空间。

  通过于玉梅设计的图纸可以看到,她制作的图纸很详细。在山墙的外侧加盖一个盖板,由于燕巢为泥草拌成,雨水渗漏会冲蚀燕巢,故盖板需做防渗漏处理。根据家燕筑巢的普遍尺寸,可将檐口挑出不小于50厘米,盖板与山墙距离不低于40厘米。盖板与墙体的连接柱除了满足结构受力需要,还有作为支撑家燕筑巢的功能。另外,考虑墙体与燕窝泥巴的粘结,挡板内侧、山墙及结构柱要用颗粒粗糙的材质,不恩拿个使用涂料及光华表面的贴面材料。

  “通过加上这些简易的东西,就可以为家燕的筑巢提供便利。”于玉梅说,这根本就不花不了多少钱,只需要建筑商和规划部门在规划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空间即可。

  虽然报告已经出来,但是于玉梅也知道推广起来有些难度。“我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家燕的关注,给它们一片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