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1. 1发往韶关翁源鱼池假山驳岸黄蜡石工程施工案例
  2. 2广东英德园林石黄蜡石产地石场
  3. 3我公司网站第四版改版成功
  4. 4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二)
  5. 5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
  6. 6陈国姬先生就“园林与风水关系”对员工授课
  7. 7我公司承建的新丰江源温泉山庄,对外开业
  8. 8我公司承建陕西省榆林市生态园园林工程
  9. 9陈国姬总经理应邀参观“涂志伟美术馆”
  10. 10我公司进驻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山庄建设工地
行业资讯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今年力推街坊阳台种花

正太园林 2011-04-19 
“发动市民种花、养花、斗花,是园林部门非常赞赏的事!”连日来,新快报发起的“街坊斗花”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民间养花高手的参与,还得到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肯定。

    

    

    

  昨日,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林业和园林局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有“立体绿化”工程――针对广州“人多地少”的现状,制定相关政策,建设示范点,鼓励与引导建筑物的天面和居民阳台种花草、搞绿化,让“花城”的概念深入寻常百姓家,以推动广州园林绿化的发展。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近日新快报的“街坊斗花”活动让民间“花痴”纷纷“浮出水面”。每天,近百张“私家花照”争先恐后地寄往本报。在春末的“花城”,它们争奇斗艳:虎皮兰、百合、玫瑰、蔷薇、雏菊……还有少见的南国红豆、益母草,甚至不少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鲜花,也来“秀”一把。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一枝独秀的、花团锦簇的……这些千姿百态的鲜花,不仅装点了花主的家,还美化了“花城”。甚至连小蜜蜂和小鸟,也流连其中。

  追溯历史,广州人爱花、养花、赏花、赠花的传统和情趣,足有千年。在快节奏的现代人生活中,留出片刻养花种草,愉悦身心的同时,也令“花城”更美,岂不一举两得!对于新快报发起的市民斗花活动,市林业和园林局称与其今年的计划“不谋而合”。据悉,为使“花城”形象无处不在,市林业和园林局今年将重点支持市民用鲜花“扮靓”自家阳台,绿化建筑物的天面,打造居民区争奇斗艳的“私家园林”。

  知多D

  羊城缘何称“花城”?

  据史载,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便赞誉这里都是“彩缕穿花”的人。汉代的广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已引入海外各种花卉,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闻名,著名诗人孟郊曾描绘广州冬季仍然处处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这时期海外的指甲花、素馨花等洋花的种植已很普遍,并开始出现花卉的买卖市场,当时广州卖花姑娘以彩绳穿起各种花卉出售,吸引了中外游人。清代中叶,广州已形成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每年除夕前三天,广州市中心的藩署前(今北京路财厅前)一带形成花市,数里长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广州“花城”的美誉由此扬名神州。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岭南第一花乡”的芳村,与海珠同是广州鲜花的最早供应地。据记载,南汉时创建宝光寺(即今大通寺)的达岸禅师因是高僧,许多弟子和信众到此聚集听经,平日靠种花卖花维持生活,芳村逐渐大兴花木。到明代,花地一带已形成花市,而之后更形成正月初七“人日游花地”的传统。清代有一首咏花地的诗描述当年盛况:“花地接花津,四时皆是春。一年三百六,日目卖花人。近海多烟水,离城少市尘。东园数庙地,聊且寄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