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1. 1发往韶关翁源鱼池假山驳岸黄蜡石工程施工案例
  2. 2广东英德园林石黄蜡石产地石场
  3. 3我公司网站第四版改版成功
  4. 4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二)
  5. 5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
  6. 6陈国姬先生就“园林与风水关系”对员工授课
  7. 7我公司承建的新丰江源温泉山庄,对外开业
  8. 8我公司承建陕西省榆林市生态园园林工程
  9. 9陈国姬总经理应邀参观“涂志伟美术馆”
  10. 10我公司进驻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山庄建设工地
行业资讯

桐树见证了南京的百年沧桑 建设地铁请放过梧桐

正太园林 2011-03-15 
南京的梧桐树见证了城市百年沧桑,经历了民国凄厉风雨,早已是南京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最近,为建设地铁三号线,南京将迁移超过600棵行道树(据3月14日《南京晨报》)。这一事件再次暴露了当下城市管理者的短视与急躁的心态。

  一座城市的气质,一座城市的修养,与这个城市居民长时间的生活积淀相关。这积淀包括住宅格局的形成,也包括“树木走势”的滋养。某种程度上说,树木比住宅更难培养,树木与城市的关系更加深固。我们可以把天坛拆掉,然后用掺杂上高新手法的仿古建筑术,重新搭建出一个外形不太容易看出区别的天坛,但我们永远无法把天坛里那些柏树砍倒之后,在几年的工夫里让小小的柏树一下子长成千年古柏。我们可以在几个月的工夫内建设出一所占地几十万亩豪华气派的“大学城”,但我们绝对无法让大学城里的树木长出理想和希望,用最美好的自然生态,滋养求学者的心灵。学生们在巨大的院落与体量庞大的楼宇中间,一定只能看到一棵棵水土不服的树,在顽强地保持着尊严。

  在一些地方,城市化进程引爆了惊人的摧毁力,甚至毁掉了原有的“住宅格局”,强行、暴力拆掉那些沿用了上千年的古城墙。现在,当旧房子已经拆除完毕,又开始拆起了生态和树木,看来,这样的“城市文明”已经进入了“反生态文明时代”。

  这些在经济发展浪潮威逼下城市管理者慌不择路的行为,又一次证明,我们出台的政策,多么需要公众参与。

  推理起来非常简单,随意拆公民的住宅,随意砍伐路边的大树,随意把大树搬进城中,原因都是管理者缺乏“执政为民”的能力,缺乏与公众对话的能力,缺乏吸收公众智慧的能力。要想保护城市的大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预先的信息公开,就是决策前的充分讨论;而不是事情发生后的舆论质疑。所有隐秘、封闭的决策,跟随着的必然是颟顸与傲慢,随之而至的必然是公众难以抑制的失望,是社会秩序破坏之后难以恢复的创伤。

  现在,一些公众人物和网友自发起来护树,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同情,希望南京有关政府部门及时纠正错误,不要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