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宾是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重要目标,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核心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宾,最基本的要求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转变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实行低碳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弘扬生态文化,努力营造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宜宾,就必须坚持以生态环境为载体,以生态产业为支撑,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林业园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最经济的“吸碳器”和“天然氧吧”,林业园林肩负着生态宜宾建设的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应当积极作为、大有可为。 实施林业园林工程,加快构建完善的生态建设体系。坚持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树、竹、草、花结合,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生态系统以及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宜宾要重点实施好“五大生态工程”,即: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城乡造林绿化工程、生态脆弱区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到2015年,全市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4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石漠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建设一批林业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以及绿化模范县、乡镇、村和园林式单位、社区。 发展林业园林产业,加快构建发达的绿色产业体系。积极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坚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建立多形式投入机制,突出优势特色,加快发展生态型林业产业,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对可再生、可降能、绿色无污染林业园林产品的需要。根据宜宾市情,全市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建设“五大基地”,即发展竹产业、培育竹林基地;发展木材加工业,培育木质原料林基地;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培育林化、木本药材、干(水)果、茶叶、蚕桑基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培育生态旅游林竹、园林景区基地;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培育种苗花卉、珍稀名木古树基地。同时,实行林园立体、循环开发,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 发掘林业园林文化,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努力发掘和弘扬生态文化,为全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树立生态道德,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价值观、政绩观和消费观。加强和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荒漠和生态旅游景区等,建设规模适当、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标本馆、科普教育和生态教育基地,使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和热爱自然。组织开展生态文化研究,充分挖掘森林文化、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的发展活力,积极传承,发扬光大,增强生态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