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国内绿化行业先锋 云南,西南边陲,万绿之宗。这个中国物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汇集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气候带的植物品种,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遗传物质极为丰富的天然基因库之一;云南森林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 正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依靠着资源的“金山”,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南绿大地”)正蓬勃兴起。云南绿大地始建于1996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不仅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云南省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绿大地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种苗培育—苗木生产—苗木营销—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于一体,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综合型企业。 山添绿民致富绿大地凸显地缘优势 云南绿大地依靠其地缘优势,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更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绿大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云南绿大地让失地的农民在自家门口实现就业,不仅提升了当地农民生产及生活质量,还使得他们认识到科技种植和传统种植的差别,并对苗木增加了感性的商品意识。 云南绿大地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是其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为己任,帮助居民增收并切实地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受到当地居民的爱戴。短短几年来,云南绿大地就解决5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藏、彝、回、哈尼、白、瑶、傣、壮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带动25000多各民族群众致富,每户增收1.5万元,人均增收3000多元,成为云南省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行业龙头企业,为稳定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云南各民族群众中享有很好的声誉。 据绿大地副总经理陈德生讲,2009年绿大地给基地所在地的各个民族的农户带来了超过1500万元的增收,这在我们随后的采访中也得到了印证。正忙于插种的张玉兰大娘接受了我们记者的采访,大娘高兴地告诉我们说,“跟着绿大地走,有饭吃有衣穿,最好的时候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呢!”准确把握自身定位以创新优势迎合未来市场需求 虽然林业、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前景广阔,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规律变化及发展信息滞后等因素也成为制约林、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绿大地对此的应对策略是:强化科技创新、强化基地建设、强化产业链拓展、强化市场能力。 为此,云南绿大地在其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视人才的培养。公司凝聚了一批优秀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包括高、中级工程师等各类人才占员工总数的50%,科研实力居中国园林行业领先地位。除了人才优势以外,公司重点推进的科研项目都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如云南特色木本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示范、杜鹃新品种“喜临门”的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等,新项目的投产定会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和更广的知名度。 在市场拓展方面,云南绿大地先后在北京、南昌、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拥有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生产各类绿化苗木500多种,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各具特色的规模化生产种植基地。销售网络及绿化工程遍布省内外大部分地区,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培养了一批重点绿化工程用苗客户。 当下,国家大力推进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由此可以预测在未来,园林业将会出现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在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云南绿大地公司正积极向国内外推介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推介“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一生态成本概念,推介勤劳智慧的云南各族人民培育出的珍稀花卉苗木,使云南新兴产业的绿色产品畅销海内外,为西南边陲生态优势的发挥插上翅膀,为民族贫困地区的脱贫再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