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1. 1发往韶关翁源鱼池假山驳岸黄蜡石工程施工案例
  2. 2广东英德园林石黄蜡石产地石场
  3. 3我公司网站第四版改版成功
  4. 4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二)
  5. 5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
  6. 6陈国姬先生就“园林与风水关系”对员工授课
  7. 7我公司承建的新丰江源温泉山庄,对外开业
  8. 8我公司承建陕西省榆林市生态园园林工程
  9. 9陈国姬总经理应邀参观“涂志伟美术馆”
  10. 10我公司进驻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山庄建设工地
行业资讯

北京:天不下雪公园纷纷造雪景 是否浪费水资源

正太园林 2011-01-10 
今冬的大雪迟迟未现,各大公园的冰雪娱乐活动先后上马,在干燥无雪的冬天,这些公园纷纷通过造雪机把水变成晶莹的雪花,由此引发了关于冰雪节浪费水的争议。

  用水至少3万吨

  2010 年12月22日,圆明园首届皇家冰雪节率先吹响号角。元旦前后,陶然亭、紫竹院、北海、龙潭湖、鸟巢等先后大张旗鼓举办冰雪节。这些冰雪娱乐活动少则40 天,多则60天,一般从元旦持续到春节直至元宵节。这其中陶然亭和圆明园都是首次举办冰雪节,后者还号称打造市内交通最便利的冰雪节。

  据记者了解,市内主要公园雪场的面积大致如下:圆明园约6万平方米,玉渊潭约1万平方米,陶然亭将近3万平方米,龙潭公园2万平方米,一般开幕式时平均积雪厚度达50厘米。4家公园合起来至少造出6万立方米雪,按照目前造雪机的状况,一般1立方米水能造2立方米雪,4家公园共消耗水量3万立方米,合3万吨。考虑游客娱乐和因温度升高而融化的情况,雪场工作人员每天还得定时补充雪层。

  这些雪场的利用情况如何呢?昨天下午2时,记者来到圆明园小南园冰雪节现场,将近8000平方米的雪上飞碟区显得空空荡荡,只有十几位游客站在雪堆上张望;而紧邻的狗拉雪橇区空无一人,7只阿拉斯加犬在寒风中落寞地等待游客的光顾;旁边的雪地摩托车区同样没有游客。门口的检票员透露,他们这里一般周末每天500到600人,平常工作日期间游客较少,只有两三百人。

  据玉渊潭工作人员统计,他们的冰雪嘉年华客流也“冷热不均”,赶上节假日每天约有2000多人,而工作日每天少则80人,多则200人。

  赞成与质疑声并存

  记者在部分公园采访了10位游客,其中半数以上支持冰雪节活动。在玉渊潭南门附近,一位刚玩过雪上飞碟的家长兴奋地说:“我很支持这样的活动,周末带孩子出来玩雪,感受一下冬天的氛围。”在西城区,常来陶然亭游玩的李大爷认为:“北京没下雪,只好带孙子去玩人造的雪景,算是自娱自乐吧!”

  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浪费水的质疑之声也此起彼伏,新浪微博上一位网友严厉地批评道:“北京现在怎么这么多冰雪嘉年华,造雪是不是要大量用水?北京到现在就没下过雪,也没下过雨,本来缺水,还这么折腾!”还有环保志愿者提出疑问,大片的人造雪融化后如何处理,会不会白白蒸发浪费?

  据了解,目前人工雪场不能使用自来水,造雪用水主要来自湖水或者中水,而积雪大多融化为湖水或者渗入地下。

  以圆明园为例,负责此项目的北京奥体户外运动发展有限公司冰雪保障部负责人介绍,造雪所用水是来自清河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圆明园的雪场主要位于小南园的湖泊区,他们将湖中水抽干腾出场地堆雪。冰雪节结束后将就地融化为湖水。而岸边的积雪则渗透到地下,滋润土壤。

  陶然亭的做法与此类似,工作人员把南湖的水输送到东湖和西湖,然后用这些湖水在南湖造雪,冰雪融化后直接变成南湖水,在春天又是一道风景。

  用量小也要注意回收

  为了防止造雪浪费用水,北京市水务局早在2005年就出台《北京市滑雪场用水管理要求》,明确要求滑雪场建立雨洪利用系统,包括滑雪道旁设置截水沟和汇水沟,建设收集融雪水及雨洪的集水池等。但这个文件对公园的雪场没有明确要求。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一位博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否冬季有雪,一旦开冰雪节,都是需要人造雪的,因为天然雪会逐渐融化为冰渣,没办法在雪场使用。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教授王金生认为,北京市每年使用30多亿立方米水,公园造雪用水所占比例很小,而且主要是中水或者湖水,不会对整个北京市的日常用水带来影响,但自然挥发确实有点可惜。如果是湖水造雪,建议就地回收,比如设置沉淀池,让沉淀后的水重新回去灌溉花草树木,维护园林景观;如果使用中水,建议建立专门的渠道再回到中水输送管道中去,用作灌溉、冲刷卫生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