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59岁的海口演丰镇长宁头村村民林志忠起床吃过早餐,套上一件背后印有“红树林风景区”的黄色T恤,早早赶到村子附近的演丰东寨港红树林景区,为游客驾驶游船,开始一天的“船夫”生活。他每月工资600元,从一位普通渔民到景区职工,这位老渔民很满足。对于他来说,为游客提供服务不仅仅是他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更是他17年职工生活的一部分。 祖籍海口演丰的老林是印尼归国华侨,1960年,8岁的他跟随父母回国。一直以来,老林都以打渔为生,1993年,红树林风景区招聘游船驾驶员时,他的身份由渔民变成职工。
“东环铁路建好了,交通会更加方便,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我们景区了。”在红树林风景区的游船码头,老林一边解开电瓶游船的绳索迎着记者上船,一边悠悠地说。在他看来,红树林风景区有足够的魅力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每当节假日,尤其是冬季至春节,慕名成群而来的自驾游客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旺季的时候忙得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现在这里成了‘海口一日游’生态游路线的必到景点。” 9月16日中午12时许,从海南东环铁路美兰机场站出来,沿着村镇道路行驶约14公里,“东寨港红树林风景区”的指示路牌带领我们来到了这座被称为“海上森林”的景区。随后,乘坐老林驾驶的游船,穿行在红树林这片曲折的水上绿洲,犹如进入原生态幻境。游船一路行进的速度不算快。老林说,10年前,景区游船全部是快捷的汽艇,如今都换成了电瓶游船,“汽艇穿过带起的浪花太大,容易伤害到红树林,燃烧汽油也有污染,现在的电瓶游船速度慢,但节能环保。这里是国家建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我们可要带头保护好。” “游客为什么那么喜欢红树林景区?”记者的一句问询,老林开始对景区的家底如数家珍:这里有连绵在东寨港50多公里海岸线上的全国最大红树林片区,有地质奇观海底村庄,有环境独特的野菠萝岛,有珍稀的候鸟落户,有肥美新鲜的海鲜,有肉质鲜嫩的咸水鸭……很显然,老林对这片转悠了17年的“海上森林”有着别样情感。 “夏可观花,冬可观鸟。”脸上总是挂着笑的老林说,每年农历的3、4月,红树林各种颜色的鲜花盛开,每年冬季,100多种候鸟和其他鸟类,包括白鹭、海鸥、水鸭、黑脸琵鹭等腾空跃起,再配上海南绝美的蓝天白云和新鲜空气,这里成了众多游客参观、考察、观光的首选目的地。不过,老林也期待,家门口的东环铁路修建好后,能给景区带来更多的游客,帮助景区发展壮大,提高知名度。 其实,在红树林景区周边的村子,和老林一样实现身份转变的人还有很多,演丰镇门桥村姑娘小韦是伴着红树林长大的,如今嫁做他人妇的她在红树林风景区的门口租了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铺面,卖海南特产、咸水鸭蛋、自酿的药酒、自种的水果等,旅游旺季时收入颇丰。这些都在践行着一位旅游专家的话:“旅游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旅游业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