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高原东部,昆明向西32公里,便是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称“连然”的安宁市。安宁全市总面积1321平方公里,人口30万。这里物产丰富,交通畅达,是昆明通往滇西的“咽喉”,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自古享有“连然金方、螳川宝地”之美誉。
漫步安宁,举目奇山秀水,处处鸟语花香。渊源流长的古老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风光旖旎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构成了安宁市的独特魅力,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度假圣地。 近年来,安宁市委、市政府站在未来与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品牌”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强势推进城乡园林绿化,为把安宁打造成为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的绿色工业强市和休闲名城而努力着。截至2009年末,安宁建成区绿地率达40.81%,绿化覆盖率45.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82平方米。集镇绿地率达26.6%,绿化覆盖率3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平方米。 从空中俯视安宁,崇山峻岭中的铁路、公路、国道、乡间小道纵横交错,工业、农业、建材业突飞猛进。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居园中的绿色园林城市,从红土高原的工业城堡中凸显出来,安宁的城市品位在不断升华,文明的步伐也由此而加快。 安宁,是红土高原上一颗璀璨夺目的绿色明珠。 安宁,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前进、前进。 目标 生态园林 第一城 近年来,安宁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牢牢把握生态立市的方针,坚持不懈开展城乡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活动,从城市增绿到农村补绿,从矿山复绿到公路建绿,从山林扩绿到河滨添绿,全方位、多层次展开,不仅有力地巩固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改善了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对外形象,也进一步优化了城乡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和产业吸引力。 “园林绿化,是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敞开的名片,也是城乡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景观要素。绿化有了特色,城乡就有了特色、有了活力和魅力。”安宁市市长王剑辉表示,当前,已进入园林绿化、植树造林最佳时节。安宁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安宁市广大干部群众珍惜“绿色”荣誉,抓住时机,踊跃投入到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活动中来,积极投身安宁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动安宁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工作再上新台阶。 城乡园林绿化是打造品质安宁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养生名城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安宁市认真贯彻实施“政府组织、部门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工作方针,按照“超前规划、科学论证、分期实施、重点推进、滚动开发”原则,在《安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坚持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相结合、公共绿化与庭院绿化相结合。以大环境绿化为主体,道路绿化为骨架,庭院小区绿化为延展,公园、广场绿化为荟萃点,点、线、面全面实施绿地系统建设。构建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错落有致、景观优美的城乡绿地系统。城市绿化品牌效应日益显现,人居环境质量大为改善。 同时,安宁全市上下以市域生态系统建设三年达标为目标,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力、指标约束力、督查推动力、宣传引导力”,加快城乡园林绿化由被动绿化向主动绿化转变,由突击作战向长效推进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努力形成全员支持绿化、全民重视绿化、全社会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建绿、补绿、透绿工程,进一步扩张园林绿化总量,提高城乡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 为从源头上有效杜绝蚕食绿地现象的发生,促进城乡绿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确保各类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的全面落实。安宁市严格执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绿化管理长效机制,对城市绿化实施全程跟踪监督,对公共绿地实施强制性保护。 为有效促进群众性绿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安宁市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立健全全民义务协管机制。先后建成“共青团林”、“劳模林”、“巾帼林”、“红领巾林”、“城管林”等。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星级花园式单位”,“园林单位(小区)”,“园林集镇、村庄”创建活动。城乡绿化工作形成“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城乡联动、整体推进”良好格局。 截至2009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81%,绿化覆盖率45.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82平方米。集镇绿地率达26.6%,绿化覆盖率3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平方米。村庄绿地率达25.9%,绿化覆盖率3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3平方米。 截至7月12日,建成区累计新增绿地20.13万平方米,完成年初计划数21万平方米的95.8%。 细数几年来,安宁在城乡园林绿化方面业绩显赫,各项荣誉接踵而来。2001年,荣获“云南省首批园林城市”称号,2003年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称号,2006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获“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同年,青龙镇获“国家园林集镇”殊荣。 在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今天,安宁市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前进、前进。 规划 一路一树种 一街一景观 “安宁是一块环抱在青山绿水当中的小盆地,自然资源十分优越,所以,在绿化带、城市景观的设计建设中,特别注重绿化与自然相结合,多样性绿化与个性特点相结合,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立体绿化系统,体现了安宁山水园林独具一格的城市风貌。”据安宁市城市管理局局长马聪介绍,一直以来,树百年规划思想、造百年质量建筑、创百年先进园林城市是安宁市园林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早在多年前,安宁市园林绿化部门开始在安宁市区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园林绿化带。树木都是统一规划、统一树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使苗木的生长能够符合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同时有专业的队伍进行管理,提高了成活率、保证了绿化效果的发挥。 据了解,按照“打基础、还欠账、强建设”的要求,安宁市全面实施园林绿化建设,绿化工作做到标准、措施、方法、重点、责任明确,人员、经费、行动到位,全市上下形成“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城市绿化品牌效应日益显现,人居环境质量大为改善,城市园林绿化各项指标逐年上升。建成区共有9个公园,面积达190多万平方米,而绿化广场多达11个,面积近10万平方米。 走进安宁,您会被这里深深浅浅的绿色所包围、无论是主要街道还是僻静小街,您都会看到品种各异的葱茏树木。如果您细细欣赏一下,可能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不少细心的市民和游客发现,在安宁,不同的树木代表着不同的街道。如果您要寻找一条街道的话,简直不用问路,只要您知道哪条街种植的是什么树种就行,一路的花香、树香就会为您指引方向。这里有樱花街、桂花街、雪松街等以花草树木为标志的街道,真正实现了“一路一树种,一街一景观”的街道绿化目标。如今,安宁市中的一条条街道成了城市的绿色屏障,也是市民们的爱心纽带,每天经过这些城市街道出行、回家的安宁市民心情都很舒畅。 家住安宁楠园的退休教师黄淮安告诉记者,不同的季节,安宁的街道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冬春有粉红招摇的浪漫樱花、夏秋有清香扑鼻的金黄桂花、而终年常绿的雪松,让安宁市在任何一个季节都是绿意盎然。 行动 全民植新绿 清爽的微风,和煦的阳光,催发安宁大地蓬勃生机。7月9日上午,位于连然街道新发村的安宁市纪念性植树公园一派热闹、壮观的植树场面,安宁市的机关干部们个个精神抖擞,或孤军奋战,或多人联手,挖坑,剥去包裹着树苗根部的薄膜袋,然后将树苗放入坑中扶正,再培土踩实、浇水,动作十分麻利。“种一棵树,多一片绿荫,多一份希望,作为机关干部,理所当然要成为造林护林的积极响应者!”市级机关干部张芸已大汗淋漓,却丝毫没减退为绿色安宁再添妩媚的兴致。短短2小时,安宁市机关干部种植了滇朴、山玉兰和石楠等高大乔木近8万株,为安宁的锦绣山川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一名市民,能为添绿安宁出一份力,我觉得很有意义。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在温泉镇的植树现场,尽管头顶烈日,干部群众的植树热情却丝毫不减。“当绿色不断延伸,出行百米就能见到绿地,我们的家园就会越来越美。”参加种树的温泉镇工作人员高兴地说。在禄脿镇的植树现场,技术指导员不时地给参与植树的干部群众讲解树苗栽种的要领,短短3个小时,在这个地块种下了樱花、山玉兰和滇朴等树木。 家住金方街道新村社区的很多青年人听说开展植树活动,都纷纷赶来参与。刚参加完高考的安宁中学学生李盈和班里的同学也参与到了“绿色大军”中来。李盈擦擦汗乐呵呵地说:“真是人多力量大,才听说要栽树,就有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赶来了。将来看到自己亲手种的树能长成参天大树,是件多么自豪的事情。” 当天,在安宁市的7镇2个街道办同时启动了植树活动,随处可见繁忙的劳动现场,广大干部群众挥锨植树、浇水培土,一派热火朝天的动人景象。“安宁是我家,绿化靠大家”这句响亮的口号如今已化作具体行动。安宁的实践证明,只有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才能更快更好地建成美好的生态家园。 亮 点 ●星级花园处处有 城市独特的美体现在大处,也体现在细节上。安宁市不仅在城市的街道上种花、种草、种树,还在每个单位、公司之间开展园林绿化的评选工作,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市民的积极性,提高市民绿化城市的意识和审美的水平。 从1997年开始,安宁市就对单位的进行庭院绿化、实行星级花园式单位评选,通过把花园式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对管理得好的单位升星级,管理不到位就降低星级,形成一个动态管理,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鼓励机制。 “我觉得每天去上班,心情很愉快,这里的草特别多,树也特别多!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工作生活,大家都觉得是一种自豪。”一位在安宁机关单位工作的市民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特色苗木来点缀 城市要绿起来、美起来离不开树木和花卉,这就需要强有力的苗圃和花卉基地作保证。安宁市实施以具有云南地方树种为特点的苗圃建设,有樟科的、木楠科的、松科的、柏科的等等。现在整个安宁所使用的树种有近二百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安宁的地方树种。 近年来,安宁市对坡度达到25度以上的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不断在城市周边的丘陵进行退耕还林。对一些有季节变换的、有色相的树种,或者有经济价值的,有观赏价值的树木,进行补植、增植,使它更丰富起来,现在不仅安宁城内的景观好了,城市周边的景观也越来越漂亮了。 ●我家的后花园 安宁市还大手笔兴建公共绿地,让市民充分享受环境之美、绿色之美,像安宁城中心的百花公园早在1998年就拆除了公园围墙,实行免费开放,公园成了市民家的后花园。 “茶余饭后到公园走走看看,心情很舒畅,公园就像我家的后花园。”一位久住安宁的老人惠安告诉记者,安宁市内从前有一条旧官厢街,年年遭受水灾,市民在这里生活很不方便,后来,安宁市政府依据那里的地势新建起了一座东湖公园,公园内高大苍劲的翠柏、四季不断的鲜花、造型迥异的石山和依依杨柳,简直是把中国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风景搬到了安宁。 ●流动的风景线 从昆明出发,半个小时就能够到达安宁。高速公路两边葱郁的树木高低错落,层次多样,从昆安高速昆明西至和平村收费站7公里长的空间距离,满眼流动的绿色风景,不断演绎着安宁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未进安宁,就感受到了安宁的“绿”。 从昆明到安宁的道路,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和客商经过,沿途的绿化景观是安宁市为八方游客和广大客商送上的第一张名片。记者在昆安高速公路看到,以前路边裸露黄土的地方已经被错落有致的植物覆盖。绿化带上新种的树木还用一些固定的铁丝牵引着。数十株高大的滇朴枝繁叶茂,几名工人正在滇朴树下有序地种植一些较低矮的乔木,建好的绿化带上各种植物搭配和谐,好一派绿树红花的场景。 ●有人缘的城市 “能够生活在安宁,我们觉得很幸福!”这是安宁人的“幸福定义”。他们生活在这座城市,对这里的一切有着最直接的感知。 而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把家安在了安宁,安宁成了很有人缘的城市。 近几年,有序的园林绿化建设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使安宁的人居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好了,也吸引了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眼球,于是诸如“西山别墅”、“温泉心景”、“温泉山谷”等以养生休闲为主的高档住宅区在安宁辖区内应运而生! “这里就像天然氧吧,走到哪里,满眼的绿,我喜欢住在这里。”在安宁生活多年的浙江商人李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