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在广州市绿道网建设现场办公会上宣布,广州计划在亚运会前完成的总长约480公里的6条绿道主干线,不仅要拓宽和改善市民出游和居住环境,还要与“富民”结合,让“农民富起来”;市区各部门要抓好落实,给广州市民和各国游客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
|
|
480公里贯穿10区两市
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部门介绍,广州绿道网按照省的总体规划部署,在市规划局的绿道建设规划基础上完成。重点依托青山绿地、河涌整治等工程建成的路网、水网和绿化带展开,串连沿线的人文、地理、生态景观。工程任务将以完善、提升原有林带和绿带为主,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入步行道、自行车道、景观节点等休闲、旅游设施。在时间安排上分期推进,今年计划完成6条绿道主干线,全长约480公里,形成基本绿道骨架网,2011年~2012年继续完善优化。
据了解,广州今年计划完成的6条绿道主干线是流溪河绿道、芙蓉嶂绿道、增江绿道、天麓湖绿道、莲花山绿道和滨江绿道,贯穿广州10区2市。其中增城从2008年开始探索绿道建设,目前已完成增派公路和增江河绿道近80公里,是目前国内线路最长、穿越景区景点最多、与公路分离相对最安全的自行车休闲健身道。
“绿道”是什么?
绿道(greenway)是指一种线行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途径和停车场、租车店、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绿道网的建设符合低碳城市发展要求,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味。从美国、德国、日本等较发达国家的成功先例来看,绿道网建设都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预期效果。
6条绿道能到哪
滨江绿道:龙溪大道、花地河、麓湖路、珠江两岸(沿江路、二沙岛、滨江路、东濠涌)、新滘路、南洲路、黄埔涌、大学城、莲花山风景区、海鸥岛、黄山鲁森林公园、大角山滨海公园、龙穴大道、南沙湿地公园、万顷沙至中山市。
流溪河绿道:主线从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沿流溪河沿线经从化市、花都区、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进入广州市区,支线从广从路、白云山、麓湖路进入广州市区;
天麓湖绿道:帽峰山森林公园、天麓湖森林公园、天鹿南路、科学城、开泰大道至增城市;
增江绿道:石门森林公园、白水寨风景区、增派公路、增正公路、增江河经增城市区至东莞市;
莲花山绿道:滴水岩森林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金山大道至东莞市;
芙蓉嶂绿道:芙蓉嶂水库、平步大道沿天马河、巴江河、白坭河至佛山市。
绿道之“3”
3大功能:广州绿道建设的三大功能:具有休憩、交通和环境功能。
3种类型: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
3大要素:一是科学利用自然条件,如现有的河岸堤坝、田间机耕路、乡村小道,保护原生态景观;二是充分依托重点项目,结合青山绿地、治水引水和道路建设工程建设绿道,确保亚运前完成;三是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包括规范清晰的标识系统,保障及时的应急安全救助系统,方便快捷的公交转换及停车系统,满足多种需求的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