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1. 1发往韶关翁源鱼池假山驳岸黄蜡石工程施工案例
  2. 2广东英德园林石黄蜡石产地石场
  3. 3我公司网站第四版改版成功
  4. 4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二)
  5. 5园林与风水 七个真实工程案例手记(—)
  6. 6陈国姬先生就“园林与风水关系”对员工授课
  7. 7我公司承建的新丰江源温泉山庄,对外开业
  8. 8我公司承建陕西省榆林市生态园园林工程
  9. 9陈国姬总经理应邀参观“涂志伟美术馆”
  10. 10我公司进驻新丰江源温泉度假山庄建设工地
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对欧洲各国园林的影响

正太园林 2010-06-20 
  中国和欧洲的园林文化全面交流开始于17世纪中期。通过欧洲的传教士和商人,中国了解了欧洲的巴洛克园林艺术,欧洲引进了中国园林艺术,并且在欧洲出现了一批中国园林,当然在中国也出现了一批欧洲风格的园林。这是一个有趣的循环。两种园林艺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欧洲人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旅行报告中第一次获得了有关中国园林的信息。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了很多城市和园林,例如玉岛和西湖。这份报告引起了欧洲的注意。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欧洲商人金尼阁于1618年写了一篇报告。在报告中他描绘了一个艺术的洞穴。他还参观了上海,并且写到:这里到处都是园林和宝塔。通过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的报告,欧洲人知道了中国园林中一般都有小河、小湖或池塘,它们与小山形成曲线对比。意大利耶酥会士马国贤作为画师在故宫里生活了13年。他用版画的形式画出了皇家园林的36处不同的风景。

  通过传教士和商人的这些报告,欧洲人获知中国园林是崇尚自然的:山和水是园林里重要的元素,水面要曲折,艺术性的山洞像一个迷宫,建筑都很简单,园中的生活也很安静。这些特点与欧洲园林笔直的大道、修剪整齐的树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欧洲园林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全新的风格--自然园林。

  对英格兰园林的第一次影响

  在中国园林的影响之下,当时的英格兰园林风格出现了转变。英格兰是绝对主义长期控制的地区。1685年,英格兰当时的政府官员威廉-坦布尔在其《在园林之上……》一书中写道:不规则的园林地比规则的园林更美。

  园艺师亚历山大?蒲柏与威廉?坦布尔的想法一样,也推崇未修饰的自然。他写道:“古老的中国园林一直发出灿烂的光芒。”他根据新的原则对一座几何式园林进行了改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座园林里建了一个山洞,这在以前的英格兰园林里是非常罕见的。从该山洞修建手法可以看出,传教士和商人对中国园林描述的报告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蒲柏说:“所有园林艺术的规则都不外乎落到三点上,即对比、惊奇和围墙”,还说“所有园林都是风景画”。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几百年前对园林造型的总结。

  在世界园林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威廉?肯特认为,“自然很厌恶直线”。这也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特点。在他设计的其世威克宫内尽管还保留着巴洛克园林风格的林荫道,但其它的都已经非常自然了。在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欧洲人从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受到很多启发。这是中国园林艺术第一次对英格兰园林产生影响。
 
  对英格兰园林的第二次影响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格兰的第二次影响在18世纪中期。当时有两个人推荐中国园林,一个是法国人耶稣会牧师王致诚,另一个是英格兰著名建筑师瑟-威廉-钱伯斯。

  王致诚牧师作为画师在北京的皇宫里生活过很长时间。他曾画过4 0幅关于圆明园的画,并在一封长信中对圆明园进行了详细描述。这封信让英格兰人知道,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但不是纯粹的自然。

  作为一个建筑师,钱伯斯对中国园林的理解要远远高于传教士和商人。他将中国式园林景观实现在伦敦的丘园中。在丘园里,他除了建造了一些中国式房屋外,还模仿南京瓷塔修建了一个中国式的宝塔。在这一时代,英格兰出现了很多中国式园林或建筑。每个大的园林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中国角,至少有一个中国式的亭子。

  但英格兰后来仿制的大多数中国建筑或园林都夸大了这种联系。很快,“如画园林”风格的园林形式受到了批判。到18世纪末,中国式建筑和园林在英格兰几乎消失。

  对法国园林的影响

  18世纪中期,中国园林在法国的影响力开始大起来。新一代的法国人,即后来的理性主义者成为这一意识的先驱者。

  当时,法国人认为,英格兰园林是如画的风景,而中国园林元素是必需品。在法国小特里安奴公园里,建有一些小村庄。这些小村庄就是以圆明园里的村落为样本修建的。

  一段时间里,中国园林在法国非常流行。但随着18世纪末期法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逐渐减少,中国园林在法国逐渐式微。
 
  对德国园林的影响

  尽管德国的风光园林比英格兰和法国要晚一些出现,但18世纪上半期,洛可可风格已经渗入了巴洛克园林。中国园林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园林理论家希斯费尔特于1779年发表了五卷本的《园林艺术历史和理论》。他阐述了建造园林的三个前提条件:1)作为“缩小了的自然风光”它必须以自然为范本;2)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差异性要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3)该差异性不应出现“非自然性”与“环境的自然性 ”进行对比的现象,而应为“艺术的升华”。而中国园林建造时有3个过程:1)必须以自然为范本进行临摹;2)该临摹必须以绘画理论为依据,以便使园林比自然更美;3)园林必须再赋予精神?要有诗歌、感情、绘画的味道,以便能够更深层地体会。虽然希斯费尔特的著作理论和中国园林的基本理念相当接近,但他坚持反对摹仿中国园林。

  从18世纪70年代起,德国的风光园林从建设到思想内涵都逐渐清晰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园林逐渐减少,但一直没有停顿过。18 世纪末期,中国建筑风格的园林受到了强烈的批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改变。另一个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仿中国建筑的园林,从形式到内容上看都很无味。

  对欧洲园林的第三次影响

  中国园林对欧洲园林的第三次影响开始于18世纪的末期。这次是通过从中国引进植物进行的,结果是改变了欧洲风光园林。

  有关中国植物方面的消息也是源于耶酥会传教士们的报告。许多植物学家得知中国的植物资源很丰富,便来到中国搜集植物标本和种子。他们总共从中国引进了1000多种植物,栽种在欧洲园林内,例如在伦敦丘园中的壁式园林中共有60多种植物,其中有29种来自中国;牡丹园中约有11种牡丹来自中国;枫树园中约有50种枫树来自中国。

  原产于中国的杜鹃花、玉兰花也成为欧洲园林中春季、夏季的主要颜色。欧洲园林内冬季开花的植物也都是从中国引进的,如红梅、蜡梅、香忍冬等。在今天的欧洲园林中,从中国引进的植物仍然有很多,如杜鹃、报春花、山茶花、白玉兰、槭属植物、牡丹、紫藤、,栾树、银杏、珙桐等。中国园林艺术促使了欧洲不少国家风光园林的出现。而植物的引进,使得欧洲园林内的植物物种更加多样化,园林风格更趋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