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尽管风格纷呈、气象万千,从季节入手,也可以把它们分出个春夏秋冬。当然,这更多的是依赖于欣赏者的艺术感觉。说来也巧,苏州园林,挂在嘴上的就是四大名园,像春夏秋冬一样,它也是四个单元。四大名园的顺序按朝代排列,宋元明清,依次对应为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这种排列,由造园年代而定,虽然园林专家有不同的说法,但约定俗成。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从艺术感觉上着手,它们的顺序可能就要换一换了。 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中国私家园林这个方面而言,拙政园的造园规模和造园构想,都可以说是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风拂拂,春水漫漫,流连于亭台楼阁之间,一如流连光景。拙政园雍容华贵、优雅大方,喜欢昆剧的人不去拙政园转转,会有许多遗憾。造园和演戏;游园和听戏,有一种文理上的缠绵,正如“梧竹幽居亭”上的那一副对联所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拙政园在风格上与昆剧的魁首《牡丹亭》极为相似。拙政园还有一个神话,就是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以其为蓝本,给书中大小贵贱的人物搭出个舞台,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但即使是春的风格的拙政园,还是能感到它秋的气息,从那些匾额上就能一目了然,匾额往往是一处园景的主题词:“秫香馆”——秫香,就是稻谷飘香的意思。苏东坡有诗曰“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红楼梦》可以和它对应的是“大观园”里也有个“稻香村”,命意相同。 “待霜亭”,就更不言而喻了。 因为中国文化对季节的敏感是一种隐形结构,所以拙政园里秋天的故事,有时候也是隐隐约约。“见山楼”,如果不知道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它的出处,也就感受不到爽爽的秋意;“留听阁”,如果不知道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它的出处,也就感受不到飒飒的秋意…… 夏 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留园就是幽静;如果把拙政园认作春容,留园就是夏姿。 从窄门进到长廊,通过一扇扇漏窗往外望去,经幢,枫树,栏杆,湖石……折回身,踱步到“绿阴水榭”,盛夏就来了。盛夏带着绿阴就来了。水榭里的窗,是空透的,与长廊上的漏窗形成对比,一个像是清式家具,一个像是明式家具。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二十四诗品》〈冲淡〉)”的“花步小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十四诗品》〈纤秾〉)”的“恰航”,徘徊此处,悟得其妙,也就知道园林的神韵了。 “恰航”楼头的明瓦,简约素净,这一块地方,甚至比“闻木樨香轩”更具有秋意。木樨就是桂花。 二十年代有一篇著名的美文,叫《乌篷船》,其中写到了“明瓦”: 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 独坐“绿阴水榭”,怀想这样的文字,明瓦都是一样的,秋天在头顶高了。 移步换景,以小见大,明瓦的月色弥漫,氤氲着董其昌的法书“饱云”。 饱云,秋天的巧云,多少个童年的日子仰酸颈脖看着它的变幻啊。 留园的精华在于它的水面和水面四周的景观,绕水一周,等于穿过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从探春的“清风池馆”出发,走过“涵碧山房”,这里是欣赏荷花的好地方,所以又称“荷花厅”。然后访秋,顺着长廊渐次升高——“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下上,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真州东园记》)”——这是欧阳修的句子。在阵阵清风里,没有坐进“闻木樨香轩”,就闻到桂花的香气了。如果中秋夜有幸坐在“闻木樨香轩”的话,大概会和白居易一样,听得到月宫里桂子轻轻滴落的声音。 “闻木樨香轩”和“清风池馆”遥遥相对,一个春天,一个秋天,时间沙沙而去,历史沙沙而来,遥遥相对的“闻木樨香轩”和“清风池馆”,一部春秋,谁来解读?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苏州园林是历史的艺术。 从“闻木樨香轩”往高处望去,是用来赏雪的“可亭”,碰巧遇到银桂飘落,也是可以以花代雪,也是可以陶庵梦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秋 沧浪亭沿河一带的黄石,据说是宋朝造园艺术在苏州唯一留下的雪泥鸿爪。是耶非耶,并不重要,细细体会,的确大有遗意:隔水相望,朴素坦率一如王禹偁、梅尧臣的诗作;近身相抚,方阔瘦硬恰似欧阳修、黄庭坚的书法。 在午后的阳光里,远远看来,黄石的色泽,更使沧浪亭这个古老的园林增添了独一无二的秋天醇厚如酒的况味。 陈从周谈到园林时这样写道: 中国园林,予谓有静观与动观,大园以动观为主,小园以静观为主,并相辅而行事,要之景随人意,动静适时,且与园之大小有关…… 苏州园林,除了动静适时相辅相成之外,还有身体和心灵在刹那间领悟到永恒的交流。或者说动静适时相辅相成,就是为了获得身体和心灵在刹那间领悟到永恒的交流。正因为有了这一层面,所以苏州园林就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风景区,它虽然是人工山水,但它的人文精神,使它具有了即使天开也不能达到的某种深度。 苏州园林中,气息最为高古的则非沧浪亭莫属。北宋时的沧浪亭一带,地势高阔,草木郁茂,三面环水,仿佛大隐隐于市,虽在城里恍若郊外,庆历年间,被罢官的诗人、书法家苏舜钦举家南迁,一见此地,即以四万贯钱买下,他的朋友欧阳修听说了,随即寄赠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有点调侃。因为李白曾说“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 把这两个人的诗句放在一起就会看到,李白是个倜傥少年,衣食无忧,风流飘逸;而欧阳修已是位颇有世故的中年了,柴米油盐,相视一笑。中国文化发展到宋代,秋天的况味渐深渐浓。 苏州的园林,像杂色社会一般,有贫有富。富贵的是拙政园,而穷困的,则是沧浪亭了。我偏爱它后面的小院,块石铺地,了无杂草,仿佛平平仄仄的诗词格律,还没有被填上赋出字句。 顺便说一下沧浪亭的两个特色:一是苏州园林都围墙森森,而沧浪亭以水环园,可谓独一无二;二是沧浪亭的山水之间是条复廊,唐代的皎然和尚曾说“诗有六至”——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沧浪亭里的这条复廊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冬 狮子林是个石园,在审美上接近冬天硬朗的风声。传说园中的每一块太湖石都具狮子状,其实狮子林的出处是佛陀说法威仪如狮子吼。它过去是个寺院。 坐在“听雨楼”头喝茶,帘卷树声——石榴仿佛木铎,银杏好像一只只翡翠的铃铛……想起昆剧《跪池》,也是狮子吼,只不过是“河东狮吼”,也就想起了这句成语的发明人苏东坡,也就想起了苏东坡的一首有关秋天的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 春夏秋冬,春天的拙政园、夏天的留园、冬天的狮子林,或多或少都有秋天的色彩,而沧浪亭则是秋天的故事中画龙点睛的一笔。苏州园林的风格尽管纷呈,但总体是娴静的、幽静的,寂静的;是蕴藉的,既不喧哗,又不骚动。 春夏秋冬,最后说到的好像还是秋天,看来秋天是一个象征,就是说在中国文化里有一种从不缺失的品质,它接近黄金般的秋天——这种品质就是成熟的精神。苏州园林则是映着它的一滴水,从檐头漏下,透明的身体被拉长了。 |


6.8米高厂家天然黄蜡石
4.6米宽黄蜡石公园校园
3.5米宽黄蜡石 楼盘小区
批发园林景观装饰小型
3米宽广东园林黄蜡石
3.1米宽产地天然彩石
3.3米高产地黄蜡石 园林
4.5米宽卧石刻字石 题
3.9米宽产地景观黄蜡石
3米宽卧石广东景区题
园林景观意境生成空间
低价直销高档英德英石
6米宽广东黄蜡石 酒店
4.2米高广东黄蜡石 村
产地直销小规格天然黄
6.2米高大型黄蜡石 景区
英德大英石 园林工程造
批发英德石英石、阳台
6.3米高 大型景观黄蜡
2.3米高广东黄蜡石 刻字
1.8米高立石园林点缀景
2米高立石 景区点缀黄
8.1米宽卧石 全国批发景
3.6米高大型天然黄蜡石
2.5米宽黄蜡石刻字石园
2.5米宽厂家批发黄蜡石
广东各种规格园林景观
3.7米宽卧石 景区刻字
2.2米宽卧石招牌黄蜡石
广东各种规格园林景观
3米高立石 景区刻字景
6.2米宽卧石 广东景观
批发英德英石、阳台鱼
6.4米园林景观黄蜡石刻
8.3米宽大型景观黄蜡石
太湖石10
7.4米宽卧石大型黄蜡石
6.8米宽卧石园林黄蜡石
1.8米 小块园林景观刻字
3.7米高立石广东景观石